学校简介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在1996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重点中学。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是苏州市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学校创办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学校初称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史称“草桥中学"。1912年,学校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校。1913年,又改称为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校。1927年改称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初中部,1952年始称苏州第一中学,2016年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学校以“正谊明道”为校训,坚持“为和谐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加压力,自主发展”的办学精神,实践“传承百年办学传统,深耕圣陶教育思想,促进学校转型创新,共建师生精神家园”的办学思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早期掌校政者有王同愈、蒋炳章、蔡俊镛、袁希洛、汪家玉等人士,曾担任教职的有吕叔湘、匡亚明、张闻天等学者。
截至2015年9月,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共拥有苏州一中本部、苏州一中分校、苏州市新草桥中学三个校区。该校本部及草桥实验中学占地面积共4.3万余平方米,分校占地面积3.5万余平方米。全校在籍学生5千余人,教职工200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07年(其前身之一的长元吴高等小学创办于1906年)。初称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因绕学校有一玉带河,上筑小桥,名草桥,当时师生皆称母校为“草桥中学”。
1912年,学校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校。
1913年,又改称为江苏省立第二中学校。
1927年,改称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初中部。
1952年始称苏州第一中学校。
1952年至1953年,在沧浪亭的苏州市第一中学,私立苏州伯乐中学高中部,私立苏州乐益女子中学,私立苏州五爱中学高中部,私立苏州乐群初级中学先后并入。
1970年,学校校名恢复为苏州市第一中学校。
1971年,苏州市第二十中学并入。
1989年,学校被 命名为“苏州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1995年,市三元中学与苏州市第一中学校联合办学,成为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分校。1996年,学校被江苏省教委批准,确认为省重点中学。
2000年,以苏州市一中为依托,成立了国有民办公助办学体制的苏州市草桥试验中学。苏州市草桥试验中学同时又是苏州市一中初中部。
2016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9月,该校有三个校区包括:苏州一中本部、苏州一中分校、苏州市新草桥中学。其中本部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27500平方米。分校占地面积3.5万余平方米。全校在籍学生5千余人,教职工200余人。 [3] 截至2016年1月,形成了四个校区、五所学校,教师近千,学生近万的规模型教育集团。
硬件设施
学校本部开设高一至高三高中段普通教学班,并开设旨在培养英语、计算机及创新能力特色特长人才的教改实验班,拥有一流的教学场地设施、配备有多功能电化教室、校园千兆网等现代化教育设备。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9月,学校拥有8名特级教师;90余名高级教师;9名教师分别获全国省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称号;9名教师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0多名青年教师被评为苏州市教坛新秀;十多名教师有赴国外执教经历。教授级高级教师5人,苏州市教育名家1人,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2人,苏州市名教师5人,苏州市大市学科带头人16人,近30%的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等。
学校荣誉
2015年,学校获评“吴文化与世界遗产文化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基地”。
2016年,学校在苏州市2016年主题教育读书与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6年,学校荣获2016年苏州市直属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奖”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奖”。
2016年,学校荣获“百年老校保护与文化传承实验学校”。
学生活动
学校有“草桥”文学社、乐思好辩社、机器人社团、义工社、treasurer商社、沧海月明古韵社、绿动平江等三十多个学生社团。在第七届“精英杯“亚洲中学辩论公开赛上,学校乐思好辩社辩论队获得亚洲十六强。义工社团走进苏州图书馆、社区敬老院、每学期定期开展义卖活动,与苏州福利院、西藏拉萨林周县中学结对帮扶,团队也因此获得苏州市阳光团队称号。“草桥文学社”现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全国校园文学社团联盟”核心社团,并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刊《校园文学研究通讯》、《文学校园》和中国教育文学网站专题推介。
2015年度,高一年级通过“我与未来有约”、“自我形象设计”、“精彩高中,赢在起点”、“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家”班级文化建设、名家讲座等主题活动进行自我再认识,学业新发现;高二年级进入一个新集体的组建和新层次的分化期,开展了“新集体、新起点”主题活动,深入推进学生自我管理,通过班级文化PK等活动,进行自我调整,生涯探索;高三年级则继续开展自我目标管理、“我的高三我作主”、与“毕业优秀校友面对面”、励志讲座、“渔洋山登高”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