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方亭中学(全称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始建于1963年,是市教育局直属单设初级中学,四川省中小学心理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始称“城关民中”,1971年3月,改名为“城关二中”;1980年8月,城关一中并入城关二中,改名“城关中学”;2010年5月,更名为“什邡市方亭慈济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4亩,总建筑面积26400㎡。
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是始建于六十年代初期的什邡市教育局直属单设初级中学。生源覆盖什邡市全部乡镇,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在校师生1300余人。
512大地震中,学校受损严重,校舍全部成为危房、价值数百万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毁损殆尽。根据市政府《地震灾区学校重建规划》,方亭中学的重建工作按照“原址扩建”的方案进行,重建后的学校规模为2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000人,新校址占地44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预计投资超过4000万元,由四川意莱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四川亿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全资援建。新校舍分为教学区、实验实作区、运动区、休闲区和师生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办公室、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室内外运动场等配套齐全;电教、教仪、图书室藏书量及其他教学设备将全部由台湾同胞按国际先进水平配备。整个校区在提高安全标准的前提下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浑然融为一体,重建后的方亭中学不仅能传承学校半个世纪的文化,更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33名。85名在岗教师中,有专任教师84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60名(含高级教师14人),有党员35名、各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39名,有德阳市教育学会会员2名、什邡市教育学会会员12名,德阳市骨干教师7名,什邡市骨干教师5名、校级骨干教师13名、什邡市中心教研组成员6名。
学校荣誉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依靠广大教师端正办学思想,很抓学校基础建设、校风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自1986年起,连续24年被授予“德阳市文明单位”称号;党支部被评为“什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团委、工会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1998年10月,被授予“德阳市卫生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学校被命名为“德阳市规范化学校”、“德阳市校风示范学校”,同年被评为“德阳市艺术节先进学校”、“德阳市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学校”;2000年,学校获“德阳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2001年3月,通过“德阳市教学常规管理优秀级学校”验收,同年12月,被德阳市教育局命名为“德阳市教学常规管理优秀级学校”;2001年11月,被确定为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大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学校,2002年,被德阳市教育局授予“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称号,2004年被评为“什邡市绿化先进单位”、“四川省中小学心理教育示范学校”,2005年被授予“什邡市园林式单位”称号,同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写书法教育专委会授予“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称号,2008年学校党支部被中共什邡市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办学思路
由于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在什邡市区的特殊作用,学校党支部、行政经过认真讨论并广泛听取教职员工及社会各界意见,确定了学校在重建完成后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教研教改上实现新突破。围绕以人为本、质量为先、强化管理、创新机制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努力把学校建成孩子们享受幸福童年的乐园、成就教师辉煌人生的平台、体现教育科学发展的阵地,努力争创“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名校。
2010年,根据《北京市对口支援什邡市灾后恢复重建智力援助框架协定》,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与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校、互派干部教师顶岗实践、教师进京培训等方面,深度交流和合作,建立送教师进京培训和邀请北京教育学院及其附属中学专家教师来川讲学的长效机制。同时探索与台湾慈济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吸纳港澳台地区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势。
学校沿革
什邡市方亭慈济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单设初级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竹溪公园旁,校园环境优美,庭院大雅,文化氛围浓郁,是莘莘学子吮吸知识、塑铸灵魂的圣殿。
1963年8月,什邡县城关镇党委为了满足失学的应、往届小学毕业生的读书要求,决定在外北街原印刷厂旧址创办一所民办中学,定名为“城关民中”,后迁往外北民小。
1964年10月,学校迁入位于东门外的火柴厂。根据上级要求,城关民中走半工半读道路(当时这叫做“又红又专”)。
1965年9月,政府为了加强学校管理,为学校派来了校长,任命了副校长,新调入八名教师,民中教育逐步规范化。
1968至1969年,学校因“文革”停课,教师分到城关各小学戴帽初中班任教。
1971年3月,城关各小学戴帽初中班合并,撤除农机附小恢复中学,教师以原城关民中的为主,同时抽调了各小学拔尖教师,学校改名为“城关二中”,性质由民办中学改制成为公办初中。
1972年,实行“工人阶级管理学校”,“城关二中”更名为“红卫中学”,学校在招收四个初中班的同时,还招收了一个高中班。
1980年8月,城关一中并入城关二中,学校改名“城关中学”。
1981年,什邡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关镇改名为方亭镇,学校随之更名为“什邡县方亭初级中学”,这一年,学校教职工人数增加到41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在什邡乃至整个温江地区都享有盛誉。
1984年,学校成为什邡第一个被评为“德阳市文明单位”的学校。
1995年,市政府根据城区学校整体布局及我校发展的需要,在竹溪公园附近按现代化学校的布局要求,新建了占地23000平方米的新校区,学校于1995年9月迁入位于金河南路298号的新校区。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我校由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根据《什邡市政府地震灾区学校重建规划》按照原址扩建的方案全额捐资进行了整体重建。
2010年5月,经上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什邡市方亭慈济初级中学”;同年9月,师生入驻重建后的校园。
办学特色
开展环保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制定了学校德育目标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序列,2009年,我校正式启动了打造学校环保教育特色的工作,把增强师生的环保观念、丰富师生的环保知识,自觉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作为开展环保教育的目的。学校在保证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把环保理念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保护地球、保护环境,融环保教育活动与校风建设之中,形成了学校校园文化的又一特色。
教育交流
灾后重建完成后,学校着力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北京智力援建资源,加强与京什结对学校——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联系与交往,充分利用北京教育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在教育科研成果上的优势,在教研教改和师资培训上密切开展合作,在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基础上,探索与台湾慈济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吸纳港澳台地区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势。在后重建基本完成以后,为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发挥校本教研的整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市内外、海内外学校及教育机构的校际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