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开县中学前身“培俊堂”始办于清道光十九(1839)年。1907年举办新学开县高等小学堂。1982年,开县中学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9年被重新确认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占地近4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教学班116个,在校学生7000余名、教师400多名,是一所典雅的智慧型现代化园林学校。在物质环境上,学校整体布局,采用弧线形中心景观放射状构图,将各功能分区通过中心雕塑辐射出的主干道联系起来;建设有录播教室、云教室、校园电视台、智慧教室、多媒体计算机室,语音实验室、智能广播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等智慧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办学历史
开县中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培俊堂”初创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迄今已有180年的光辉办学历程。自光绪三十三(1907)年举办新学以来,学校主要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一、开县高等小学堂(1907-1923)
创办新学,开设新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少年刘伯承是“县高”第一届学生,在此求学期间,奠定“仗剑拯民”之志。
二、县立初级中学(1923-1943)
1923年创立,王俊生首任校长。1930年分立“县高”,次年附设“简师”。1931年10月,全校师生致电南京政府,举行抗日游行。1942年升为完中。
三、县立中学(1944-1949)
1943年开始招收高中新生,1944年改称“开县县立中学校”。1947年,教师党员杨虞裳、荣世政建立中共开中特支,开展反贪斗争。
四、开县中学校(1950-1996)
1950年11月命名“川东区开县中学校”,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开县中学校”,1956年改为“四川省开县第一中学校”,1965年恢复原名,1981年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
五、重庆市开县中学(1997—2016)
1997年重庆直辖后更为重庆市开县中学,1999年被首批确认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07年学校因三峡移民迁建至新城,学校占地面积近400亩,是典雅锦绣的园林式现代化学校。
六、重庆市开州中学(2016至今)
2016年,重庆市开县撤县升区,开县中学缘此更名为重庆市开州中学,内涵与特色发展迎来深刻变革。目前,学校有教学班116个,在校学生7000余名、教师400多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攀升,誉满巴渝;正朝着“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中国名校”的目标阔步迈进!
办学情况
一、办学理念
2001年,学校根据传统“信其道,乐其学”的办学思想和现代“主体性教育”“自主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的教育探索,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
二、治校方略
围绕“一切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顶层设计治校方略。开州中学以“创建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中国名校”为目标,弘扬“允爱允责”“致用致远”“求是求新”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传统,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鲜明的“自主发展性教育”体系。
学校潜心教育,立德树人,实施“质量立校、管理兴校、师生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追求“全面、全体、优质、科学、艺术、高效”的治校目标,提出五大核心理念和五大行动路径。五大核心理念是指“自主发展性教育”思想、“多元课程”观、“问题导学”法、“发展性评价”理念和“学习共同体”文化。五大行动路径是指围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管理”建设适合学生自主选择的特色课程、以“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为载体打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以“四自教育、主体觉醒”为内容和追求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塑造的主体德育、以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内容发展性综合构建适合学生自主评价的考评体系和强化适合师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科研。
三、校风教风
学风建设校训:厚德博学、自强不息校风:求真、务实、至善教风:博学、厚植、善导学风:勤学、乐究、善思
四、师生名人
百年潜心教育,桃李芬芳满园。开州中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名教师和杰出人才。
1.知名教师
(1)红岩四英烈。1949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对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的共产党员进行大屠杀。其中,开中教师杨虞裳、荣仕政、赵晶片,工友黄楠材等相继遇害,成为后世楷模。
(2)获省部级以上荣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