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位于重庆市潼南区,是原四川省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潼南中学校始源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办的鉴亭书院,民国十三年(1924年)校址设潼南县初级中学校,历经潼南县立中学校、四川省潼南中学校、重庆市潼南中学校等历史时期。截至2016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约10656(240亩),建筑面积113920平方米;有教学班110个,在校生7100余人,有教职工402人。
办学历史
潼南中学老校门潼南中学始源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其前身为“鉴亭书院”;书院因附近的大佛寺旁有宋人魏了翁读书台“鉴亭”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办学堂,鉴亭书院改为初等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为高等小学堂。民国三年,学校更名为“潼南县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年),县教育会云议倡设初级中学,县知事范志文聘任杨鼎新为筹备主任,是年9月,正式开办,定名“潼南县初级中学校”,校址设在鉴亭书院(原高等小学堂迁移镇内),当年招收新生100人。
民国十四年(1925年),获省教厅立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学校开始增设高中班。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四川省文教厅批准更名为“潼南县立中学校”。至1949年冬止,潼南中学共招初中生42届,毕业37届;高中共招生10届,毕业5届。
1950年4月,潼南县立女中和私立潼光中学并入潼南中学。
1951年10月,学校恢复校长负责制。1951年12月26日,中国教育工会潼南中学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3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定名为四川省潼南中学。
至“文革”初期止,潼南中学初中毕业共51个班,约2500人;高中毕业35个班,约1700人。高中升大学比例为50%左右。
1966年6月,“文革”开始。
1970年1月,潼南中学“革委会”成立;6月,潼南中学开始复课。
1973年10月22日,学校出版校报《学习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时,中国教育工会潼南中学工会得以恢复。
1982年2月,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重点中学。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学校于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潼南中学校。
199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确认潼南中学为重庆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
2000年10月,潼南师范学校合并入潼南中学。
2009年,潼南县政府收购原私立翰林中学,并于2010年2月交付潼南中学使用,成立“潼南中学江北校区”。
2016年,潼南中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艺术特色学校。
2016年7月11日,以潼南中学校江北校区为校址,设初中部、高中部,成立“重庆市潼南第二中学校”。潼南中学校保留老校区,不设初中部,只办高中。
办学规模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约10656(240亩),建筑面积113920平方米,有教学班110个,在校生7100余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3年7月,学校有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音像阅览室、校园宽带网、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监控系统、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图书馆(图书馆藏书总量达2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3万余册,电子图书12万余册,藏书种类包含:哲学、政治、法律法规、科技、经济、历史、地理、文学及各类工具书等二十余种,图书阅览室有杂志报刊200余刊) [8] 、天文馆、标准化运动场、体操馆、学术会议厅、综合大楼、科技大楼、学生公寓、多功能礼堂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共有教职工402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研究员1人,特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110人,中级教师141人;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57人;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89人。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先后与美国、韩国和加拿大的中学建立了友好交流、互助合作发展关系;长年聘请朱丽叶和丹尼尔等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学校荣誉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教学质量优秀学校、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教学设备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央教科所外语教育实验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优秀学校、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绿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全国中学生排球协会会员学校、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优秀学校、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