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学简介:
合肥五十九是由小学“戴帽子”(小学附设初中班)逐步发展起来的。1970年春,在肥西县二十埠小学基础上增设一个初中班,仅1个教学班,招收初一新生50余名。1975年,发展为三个年级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约300人。1989年8月,为便于教学和管理,经上派区教委同意,初中部与小学分离,独立建校。1992年,更名为“肥西县桃花初级中学”。
1996年,迁入合安路与锦绣大道交口的东南方。1997年10月,学校整体划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管理,更名为“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学”。
现在学校共有教职工56人,有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市级教坛新星1人,区级教坛新星2人,市优秀教师2人,区级教学能手3人。30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
该校着眼未来,造就一批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一支爱岗敬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永葆青春、蓬勃发展的源泉活水。学校着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树立“名师”效应,培养学科带头人,以教研促教学,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造就了一大批教学骨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近年来,为打破以往按部就班的传统教育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常规管理,集众人之智,聚万民之力,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主要采用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坚持从严治教的原则,努力实现教学常规管理全程规范化、科学化。依据教学规律,教导处狠抓“备、教、批、辅、练”几个教学基本环节。开展“听、查、比、评”向各种教学评估形式,利用“教室日志”这一传统方式,倾听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逐年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校本培训,积极向业务主管部门争取培训名额,每年轮流进行选派部分教师到省内外先进兄弟学校进行听课交流,学习先进教学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继续进行深造。四是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按教学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共享网上及校内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轻松学习。每年订购一定数量的教育图书.报章杂志等教学资料,丰富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尽力为教职员工、学生创造自学环境,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最新教育动态信息,为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五、围绕学校业已形成的办学特色“成功教育”、“感恩教育”,细化工作流程,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学校对校园结构布局,环境美化进行有科学、有计划的设计和改造。教学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学校将成为“花园、学园、乐园”。走进五十九中学,春潮阵阵,书声琅琅,高楼林立。展望未来,希望与太阳一道升起,万道霞光普照大地,青山绿水红花映照,碧野青草随风起伏,鲜嫩的桃李绽放着笑脸。五十九中人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学习环境一流、教学管理一流、教学水平一流、文明建设一流的合肥名校迈进。
1996年,因安利集团新厂区建设用地及学校教育“两基”达标需要,经肥西桃花工业区管委会同意,迁入合安路与锦绣大道交口东南方的新校址,占地47.8亩,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设施按省农村初中三类标准配备,在校学生648人,12个班级,教职工55人。1997年8月,学校通过多方筹措资经,建起了肥西县初级中学第一个微机室(20座),启动了全区教职工的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随后被市、区认定为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是年10月,学校整体划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管理,更名为“合肥市第五十九中学”。入区后,学校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在校生达959人,2000年,在校生近1200人,达19个教学班(先后在廿埠小学和朝霞学校租借4个教室),是当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区属学校。其间,还与合肥市无线电技校联办旅游、机电两个技工班,共招收学生96人(后因教室不足等原因迁至锦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