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汾口中学简介:
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的前身系浙江省遂安中学。1939年(民国28年)2月,抗日战争烽火燃及杭州城,杭州清华中学在遂安县城狮城设立分部。1949年5月4日,遂安县解放;8月,遂安县人民政府建立遂安中学。1956年9月,遂安中学增设高中班,成为完全中学,浙江省教育厅下文,校名定为浙江省遂安中学。1958年11月,淳安、遂安两县合并,撤销遂安县建制。1959年5月,新安江水库开始蓄水,遂安中学搬迁到汾口茅山;同年9月,遂安中学更名为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
文革期间,汾口中学停止正常招生。1969年9月,汾口中学改名为淳安县汾口工农兵学校,开设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1974年9月,高一年级4个班在杨旗坦(今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处)新建校舍,淳安县汾口工农兵学校改名为淳安县汾口区中学;第二年9月,高中4个班仍迁回茅山本部。1978年8月,淳安县汾口区中学恢复原校名为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1992年7月,汾口中学撤销初中部,成为淳安县最早独立建制的普通高级中学。2007年2月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核准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
从狮城建校到迁址茅山(1939年至1959年)为第一阶段。学校初创时期,校园坐落在遂安县狮城镇的西北部儒学前。校园坐北朝南,东边由西坑大街延至,南面和黄家墩接壤,西面紧靠狮城镇小学和岳庙,岳庙并入后,校园总占地面积约200亩。学校门前是一个大操场,东西两端有相对矗立的大石牌坊,南端是一口大水池,操场有100米的直线跑道。校园内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功能清晰,环境清静幽雅。
拓建茅山新校园(1959年到1999年)为第二阶段。学校刚刚搬迁到茅山时,人们所见到的景象是:满眼是茅草,遍地是荆棘,到处是坟墓,仅有的几处简陋瓦房也是破旧不堪。当时,学校所面临的困难不仅是自然条件的恶劣,办学物资的匮乏,更有因新安江水库移民所引起的师资流失。学校的拓荒者就是在这样低的起点上,用自己的双手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有了较快的发展,兴建了东教学楼、图书实验楼(求真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厨房、食堂和浴室,拆建西教学楼,排除危房,先后建房9幢,并且在校园里筑林荫道、花坛和蓄水池,架设供电专线,脚踏实地,一步步改善办学条件。至20世纪末,校园总面积达到6326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达到12359平方米,学校初具规模。
进入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创立汾口中学教育品牌,为第三阶段。随着淳安县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入学人口高峰的到来,汾口中学必须继续提升办学条件以满足当地社会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教育创强的春风吹拂下,学校抓住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通过扩建校园,兴建校舍,至2010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96570平方米,建筑面积39600平方米,有4幢崭新的学生公寓以及宽敞的膳食厅。教学楼、实验楼和综合楼可容纳40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的正常教学。教学楼内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设备和空调,微机室、艺术技术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均按省Ⅰ类标准配备设备,语音室、通讯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新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和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为师生提供了理想的锻炼场所。再加上校园内古木参天,曲径通幽,人文环境与四际的青山绿野相得益彰,学习环境可谓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