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第一中学简介:
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创建于1902年,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学校以“兼收并蓄,止于至善”为办学理念,数历变迁,饱经沧桑,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是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模范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百年名校、浙江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德育先进单位、浙江省科研百强学校。在浙江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02年,原校址在金华酒坊巷,时称“金华中学堂”, 1912年,改称为“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校”。1922年,改称“浙江省立金华中学”。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曾迁至金华乡下蒲塘、长庚、山南和武义的俞源、缙云的金竹等地。1946年学校迁回金华城内鼓楼里。1952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金华第一中学”, 1958年10月学校迁往蒋堂农村。 1981年,学校改称金华市第一中学。是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秋,学校全部搬迁至城区八一南街。时年11月被评为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1998年,学校定名为浙江金华第一中学。2004年学校再度搬迁,新校坐落在金华市金东新区光南路1588号,校园占地432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如今的校园,建筑新颖、环境优美、气势宏大,极具浓郁的人文气息。2014年4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普通高中一级特色示范学校。目前,学校有60个班级、2400余学生, 230余教职工。
校风纯朴。早在30年代,金中人就以纯朴的优良品质和出色的成绩,多次在全省统考中夺魁,学校成为了浙江中部规模最大的中等学校,享有“北有扬中,南有金中”的美名。60年代,校长王宗元倡导“讲准、讲对、教懂、教会”八字教学要领,1960年至1962年连续三年获全省高考成绩第一。学校把“勤奋、严谨、朴实、进取”作为校训,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严谨朴实、勤奋好学的校风。近年来,学校确定了“深化内涵建设,实现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质量树品牌、特色促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固管理之本,立强师之柱,铸文化之魂,树名校品牌,走创新之路”的口号。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促进素质教育;强化德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青年教学骨干,实施名师工程;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发展竞争的软实力,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管理规范。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中层各部门干部开拓进取,勇于拼搏,富有创新精神。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教研处、国际部、总务处、保卫科、信息中心、工会、团委等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有政教处--生活指导组--班主任--学生会--班干部—值周班级的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网络;有教务处--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学生会学习部的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形成生活学习两条线,全校管理一盘棋的格局。
师资精良。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广纳贤才。现有教职工230余人。其中:省功勋教师1人,特级教师6人,省劳动模范1人,市拔尖人才1人,市劳动模范3人,省教坛新秀12人,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15人,市教坛新秀45人,市名师名校长12人,奥林匹克省级及以上优秀教练员15人。高级职称105人,中级职称65人。教师中获省市级以上荣誉的有52人次。
名人辈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建校百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4万名。我国新闻学创始人邵飘萍,诗坛泰斗艾青,著名史学家吴晗,著名教育家陈望道,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著名画家张书旗,著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等都是本校校友。校友中有科学院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9人,专家、学者、教授4000多人。
成果辉煌。学校担负着向高校输送优秀学生进一步深造的任务,近几年学校高考上重点线比例达到80%左右。近五年数理化生物信息奥林匹克竞赛获全国一等奖总人数达182人,全国二等奖总人数达390人。其中获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奖1枚,全国决赛金牌9枚,银牌13枚,铜牌4枚。学校教科研课题“学案导学法”等科研课题获得了浙江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一等奖,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时,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复审批准和加拿大大安大略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03年与加拿大多伦多五湖学院合作创办了“中加课程班”,为学生走出国门、继续深造打开了绿色通道。该项目实施已有12年,有9届学生毕业,毕业学生483人,毕业生均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女皇大学、西安大略大学、麦克马斯特,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录取。录取率达99%,其中有81位同学录取在多伦多大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传承名校百年文化,展示新校亮丽风采。金华一中将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走强师之路,抓课程改革,铸文化之魂,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实现持续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名校。